世界最新:佛黔两地携手文旅合作,山水深处焕发非遗新活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3-06-14 13:39:45

仲夏时节,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一派祥和氛围,更因非遗文化日的到来多出许多热闹烟火气。


(资料图)

6月9日至11日,贵州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在黎平县肇兴千户侗寨举办,来自黔东南地区与广东佛山的一系列民俗展演轮番上演,在促进民族交流交融的同时,助力非遗传承与文旅发展。

协议签约,专班推进佛黔文旅合作

6月9日上午,贵州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佛黔双方签署2023年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将从加强文化艺术交流、深化文化遗产合作、促进龙舟文化发展和组织佛黔美食活动几个方面来加强文旅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两地东西部协作文旅品牌。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佛黔两地已有深厚的文化交流基础,今年4月份,佛山醒狮表演亮相黔东南谷雨节,谷雨节之后侗族大歌远赴佛山参与北帝诞巡游,未来,两地还将组织精品剧目和民族舞蹈、醒狮表演等优秀团队相互输送,同时组织佛黔文创与旅游论坛、非遗文创精品展等,促进两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

与此同时,两地还将求同存异,寻找文化公约数。两地计划依托分别举办的龙舟争霸活动和美食节活动,协作举办系列龙舟文化活动,同广邀两地美食企业参加,促进两地龙舟文化和美食文化的交流碰撞。

为保证“佛黔一家亲携手幸福行”2023年文化旅游合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两地还成立活动合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活动的统筹、组织和实施工作。

此外,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黔东南州各个国有A级旅游景区面向东西部协作城市佛山市民施行免门票政策(观光车、温泉、漂流、民族文化展演等特许经营项目除外)。

文化展演,千人侗歌唱响非遗强音

6月10日下午,肇兴侗寨阵阵歌声响彻群山之间,3021名侗族大歌歌手在田埂间队形排列整齐,合唱《蝉之歌》《十二月劳动歌》《天地人间充满爱》《民族团结万年青》《我和我的祖国》等侗族歌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展劳动人民的生活热情。

据了解,侗族大歌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歌词押韵、曲调优美,在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活动期间,肇兴侗寨还举办了侗歌百村歌唱大赛、侗族盛装巡游、“见·源—蓝靛染/香云纱”时尚秀、非遗集市、非遗之夜等一系列非遗活动,来自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的8个县共71支队伍1420名群众歌手参加比赛,各路选手竞展歌喉;非遗集市上集中展示了非遗美食、服饰、靛染、刺绣、银饰、木构建筑模型、特色农产品;盛装巡游环节,3000余名侗族群众身着民俗盛装巡游,展示百花齐放的黔东南服饰文化。

肇兴侗寨之外,黔东南各地同样显露非遗文化魅力。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深深扎根和绽放在大山深处,不论是在鸡犬相闻、静谧闲适的黄冈侗寨,还是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的大利侗寨,又或是神秘奇特岜沙苗寨,都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习俗,流传着凝结智慧的民俗技艺,行走其间,令造访者心灵沉静,流连忘返。

东西协同两地携手共建幸福盛景

在非遗日系列活动中,佛山元素同样亮眼,佛山十番、醒狮、粤剧等非遗项目亮相“非遗之夜”,与琵琶歌、侗戏等交流互鉴;时尚秀上,佛山香云纱染织技艺尽显岭南气韵,与侗族蓝靛靛染碰撞出别样的非遗火花。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黔东南进行交流表演,心情非常开心,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在进行完酣畅淋漓的非遗表演后,佛山黄飞鸿中联醒狮队队员侯世军向记者表示。

在非遗市集入口,来自佛山的剪纸艺术传承人赵丽达支起了自己的摊位,她裁剪纸张,热情地向感兴趣的游客展示剪纸,“我们希望到这里更广泛地传播佛山的非遗文化,也希望和当地文化进行多多学习交流。”

佛黔的携手交流并不仅在文化层面,南都记者了解到,黔东南州从江县和佛山市南海区正在从江合作共建产业园,携手打造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在黎平县,黎平通过“招商+协作”模式把佛山工厂化循环水高密度养鱼业引入当地,实现了黎平“新型智慧水产”零的突破;榕江县和南海区在区县结对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帮扶领域和途径,南海区组织2个乡镇、9所学校、5家医院、81个村(社区、社会组织)、63家企业与榕江县的2个乡镇、125个村、8所学校、3家医院(卫生院)结成对子并倾力帮扶。

更加可喜的是,在结对帮扶之外,也有越来越多人愿意回到家乡,挖掘黔东南非遗文化价值。

“从江生态文化社”便是一群年轻人在村寨中所建立的侗族文化公共空间和非遗工坊,据负责人杨光倩介绍,他们正在链接起设计师与本地绣娘,将时尚设计融入传统非遗刺绣,引导更多侗家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在榕江县丰登侗寨,杨成兰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2016年,在没有任何机缘冲动之下,她选择回到家乡,创立了以侗布织染技艺传承于保护为使命的“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

“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够让本地农妇可以不离开家乡就可以谋生计,更得到了生活的自信,看到留守儿童因此而减少,我更加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使命。”

如今,她正在倚山建造民宿文旅设施,为游客提供心灵休憩之所。

“非遗保护决不是临终关怀,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播。”

通过一系列非遗日的活动,借助佛黔两地的深度交流,黔东南特色文化正在更广泛地为外界所知,如今,“村BA”“村超”也正在黔东南地区的“文化名牌”。

东西协作持续开展,文化活动热度不减的当下,贵州黔东南的大山深处的非遗瑰宝正沿着蜿蜒的公路和飞驰的网络传播开来,走向世界。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