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一季报发布后冲击涨停,保险股涨声一片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04-27 15:17:35

保险股涨声一片。

4月27日,沉寂多时的保险股一路上涨,中国平安(601318.SH)涨停,中国太保(601601.SH)涨超7%,新华保险(601366.SH)、中国人寿(601628.SH)涨超6%,中国人保(601319.SH)一度涨超5%。

消息面上,4月26日晚间,中国平安率先披露2023年一季报,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备受关注的寿险业务转型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在报告口径下同比增长8.8%,在同假设口径下同比上升21.1%。在渠道方面,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经营质量优化,创新渠道队伍建设逐步成型,渠道综合实力有效提升。

在此之前,新华保险披露的业绩预增公告显示,该公司2023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根据新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追溯调整后的2022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35.42亿元至38.64亿元,同比增长110%至120%。

新华保险称,该公司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计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该公司按照新保险合同准则规定追溯调整保险业务相关上年同期对比数据,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规定选择不追溯调整投资业务相关上年同期对比数据。受新准则执行以及资本市场变动影响,该公司2023年一季度总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

今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两个新准则。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包括两方面:一是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分别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法”,要求基于历史损失信息、当前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对预期信用风险损失进行估计,并计提减值准备。

新保险合同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包括三方面:一是原准则下保费收款一次性全额确认为收入,新准则下保费收款在整个保险期间逐期确认收入,并剔除其中的现金价值成分。二是原准则下负债评估的折现率使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变动影响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使用即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收益率曲线变动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三是新准则按照利润来源,区分承保业绩和投资回报业绩分别列示。

4月26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23年一季度情况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基本保持稳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不大;从利润表看,实施两个新准则对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利润总体实现正增长。对营业收入影响相对较大,主要是由于原准则下保费收款一次性全额确认为收入,新准则下保费收款在整个保险期间逐期确认收入。例如10年期趸交保险产品,原准则下一次性确认收入,新准则下在10年内分期确认收入。10年期期交保险产品,交费期限为3年,原准则下在每年交费时确认收入,新准则下10年内分期确认收入。

“两个新准则对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财务会计、业绩考核等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保险业稳健运行,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之,两个新准则作用是正面的、利好的,实施两个新准则一定会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刘欣琦、谢雨晟发布的研报称,会计准则之所以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大股东/董事会基于考核的一致性,采用收入和利润作为管理层的考核目标,进而影响公司经营行为;二是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偏好稳定分红的权益资产,而以利润为基础的分红方式,使得管理层承受来自投资者对利润确定性的要求。

“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国内保险公司管理层主要进行资负两端商业模式的调整:负债端改变保单结构,降低会计准则对保险业务收入下滑以及净资产波动的负面影响;资产端改变大类资产配置结构,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或高股息资产占比,降低新会计准则对利润不确定性的影响。除此之外IFRS 9和IFRS 17的同步实施使得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联动重要性加强,资负匹配同样有利于缓解报表波动。”国泰君安研报称。

关键词:

新闻推荐